2020年6月15日,中国证监会对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一案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令。证监会认定2016年獐子岛虚增利润1.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2017年虚假利润2.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9%。
獐子岛上述行为涉嫌构成非法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中国证监会决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证券犯罪一案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獐子岛金融诈骗性质恶劣,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和市场信用基础,应依法严惩。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全力支持公安、司法机关查办案件,坚决落实“零容忍”工作要求,努力构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民事赔偿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立体问责体系,全面保障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02
六年内四次离奇失踪
獐子岛闹剧的整个故事
2014年之前,獐子岛是大连的一家海鲜养殖公司,主营业务是养殖扇贝和海参。
在2006年登陆中小板前,扇贝底播增殖面积和产量均达到全国第一,之后养殖海域面积从上市时的1万亩增加到今天的230多万亩。
獐子岛作为一家海鲜养殖企业,最大的资产是库存——只,主要包括散落在230万亩广阔海底的扇贝、海参等海鲜珍品。他们在獐子岛集团资产中的比例约为30%。如果扇贝等存货的产量受损,公司资产将大幅减少。
然后一个有趣的场景来了。
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宣布,由于扇贝生长的黄海北部水温极冷,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扇贝全部脱险。
半年后,“冷水团”事件再次被提起。2015年6月1日晚,獐子岛集团宣布于2015年5月15日春末开始扇贝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涉及2012年、2013年、2014年底未捕捞的海域160多万亩。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的底播扇贝“无减值风险”。
这引起了大量投资者的质疑,“冷水团失踪的扇贝还能再游回来吗?”
这出好戏没演多久。2018年1月,獐子岛宣布扇贝因海洋灾害饿死,公司年报披露亏损7.23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獐子岛称“扇贝跑了”,公司亏损4514万元。
03
獐子岛断断续续赔钱
巧妙地避免上市规则的暂停
纵观獐子岛的财务报告,公司在2014年扇贝跑事件后的表现呈现出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特点。2015-2018年返还母亲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7959万元、-7.23亿元、3211万元。
按照深交所的规定,中小板企业连续两年亏损,连续三年临时上市,连续四年将被终止,但獐子岛完美地避开了这一点。
对此,有网友发起了“严肃”的分析:
“扇贝很可能有财务背景,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非常熟悉。2014年需要亏损的时候集体出逃,2015年需要盈利的时候集体回国。
当獐子岛戴上圣帽,“连续三年亏损后退市”时,扇贝们表现稳定,“两年亏损,一年赚钱”,严格服从组织安排,走得准,堪称卡中精英。"
但真相是什么?2019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Zh的调查结果
原因很简单:第一,审计师不愿意;第二,即使他愿意,也根本数不过来;第三,就算算了,他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可能“逃跑”,什么时候会“饿死”?
所以有会计说:“除非每个扇贝都安装了4G物联网卡的无线摄像头,否则无法证明獐子岛的解释是否正确。”
04
北斗卫星发送
一连串
"
弥天大谎
“最终
揭露
造假再隐蔽,也逃不过高科技侦查的光辉天空。
为了查处獐子岛案,证监会最终采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委托专业机构中科宇图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通过獐子岛渔船的卫星定位数据还原渔船真实的航行轨迹,从而还原公司真实的捕鱼海域,最终解决獐子岛财务造假手段的谜题。